发布时间:2014-02-15
2014年2月15日,以“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联合主办。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刘燕华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应借鉴美国。他认为,美国有三个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一是人才向美国流,全世界70亿人口,自然而然的最优秀的向美国流。第二,世界上许多核心的资源是以美元结算的,所以他能用钱赚钱。第三,美国在国际规则文化渗透方面占有主动权。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刘燕华
以下为演讲摘要:
资源有偿使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我们认为有很深刻的含义。三中全会又提出许多新的提法,比如说自然生态空间,这是我们传统上所研究的一个承载力和容量问题。提到资源有偿使用,也就是资源经济,过去资源是无偿的现在是有偿了。那么什么叫资源经济?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含义应该是越扩越宽了。比如资源里面有有形资源,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煤矿、矿石,而一些无形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分配的主体,知识、价格、金融这都是在控制的。
咱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过去搞通讯,频道是谁都可以使的,现在频道也要分配。空间轨道也要分配。搞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分配权也要分配。搞计算机,IP地址也被美国注册完了,以后谁想申请IP地址得交钱,无形资源也变成了经济。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到。另外还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也就是说人创造的价值是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所以资源有偿使用的意义很深刻。
再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注意,生态补偿机制,讲的是一个系统的协调,还有一个是系统的有效。刚才讲到了北京市的问题,可能是局部放大了,但是系统是失效的,这就是部门格局条块分割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军阀诸侯的思想在作祟。所以国土经济问题也面临着一个改革形势。
雾霾与风水
第二个观点,从雾霾谈起。从雾霾谈到大的风水是什么样子。雾霾已经成为一种灾难,这种灾难再延续很长时间的话,可能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于下一代人都要成为雾霾天气的受害者。过去中国是东亚病夫,现在我们自己创造了一个东亚病夫,今后我们下一代人会有很多是身体功能都不健全。
举一个医学统计的例子。比如现在有很多小孩呼吸不行,跟雾霾有关。有很多污染,年轻人的生育能力下降等等。像这类问题是不是值得我们关注。这是我们感觉到的,还有感觉不到的更深层次的更多污染的问题,比如水污染、重金属污染,还有地下水污染问题,地下水污染可能几十年上百年也恢复不了。
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这么拼命的疯狂的给它毁掉了。我们GDP是在增长,但是灾害在频发,污染在严重,人民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美国有三个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一是人才向美国流,全世界70亿人口,自然而然的最优秀的向美国流;第二,世界上许多核心的资源是以美元结算的,所以他能用钱赚钱;第三,美国在国际规则文化渗透方面占有主动权。
而中国的三个劣势,我认为中国的第一个劣势是资源禀赋与13亿庞大人口不相匹配,就是我们的资源量非常少,跟国土有关;第二,中国是周边国家最多的国家,有14个周边国家,许多历史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处理周边问题是很困难的,要经历一段时间;第三,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策划能力很弱,也就是说宏观的战略策划能力很弱。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这三个弱势应该都与国土资源、国土经济有关。所以国土经济学研究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假如说我们继续延续这种发展模式,中国大的风水要破。我们有的时候讲地理、讲环境,也是讲风水。风指的是气,水指的是脉,气和脉都丢了,那我们的根本都没了。所以今天是五个学会联合在一起,这些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如何实现真正的改变。在改革过程中能够踩在点上,或者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是一个大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山水乡愁城镇化
第三个观点与我们今天的主题相结合,有两个,一个是习总书记说的一句话,“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另外还有一个主题提到城镇化问题,我马上想到一个问题,这两个东西是不是能够融合,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城镇化问题在西方是城市跟市民跟公民从这一点演化过来的,先有城市、先有市民然后才谈到文明。跟他的历史有关系,但是中国特色不一样,中国的文明应该是先有文字后慢慢明白道理。中国是农耕社会发展过来的,是从中国的文化作为底蕴来发展这种生态文明的。城镇化的生态文明也应该充分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底蕴,这就是我们考虑的西方和东方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谈城镇化绝不能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用简单的模型或者用简单的西方理论为基础的生产布局来策划。
我们要考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城镇化必须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就是要扎根于国土,扎根于乡土,要有中国的魂在里面。可是我现在有一种担忧,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把我们许多乡土的特色、乡土的本质灭掉了,很多很有特色的乡村都拆了,盖几个板楼让农民住过去。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的文化奠基可能一扫而光。在城市也是如此,把很多特色的东西慢慢去掉了,像北京,北京拆掉了城墙,这是一大损失,现在想补已经补不回来了。所以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把乡土本色考虑进去。
但是在城镇化建设中有很多很多的研究,有很多很多大的设计院,有国家的领导人在宏观策划,他们在做决定。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比不上更高层次的人,或者比不上更权威的人士。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城镇化问题,我们研究乡土问题,保留在城镇化建设中中国的乡土、中国的文化、中国文明如何能够在新兴城镇化中扎根。恰恰是这些事情,是西方建筑学为基础的大家们他们没有考虑的,我们要做这件事情,让中国的魂留在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