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换届大会暨扶贫开发 与全面小康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6-04-23

  

本站讯(记者:黄韦佳钟玟婷)4月23日上午9点,2016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换届大会暨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润良报告厅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有中南民族大学校党委书记陈达云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黄承伟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李俊杰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秘书长沈体雁教授。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成金华主持。(摄影记者:高婉玉许桉笠)

会议伊始,主持人——介绍参会嘉宾,紧接着中南民族大学校党委书记陈达云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杨开忠会长先后致辞。

开幕式后,首先进行的是主题报告,由我校经济学院院长成艾华教授主持。期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黄承伟副主任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战略部署中的概要,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则是对中国精准扶贫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报告的最后我校副校长李俊杰教授与大家分享了高寒藏区反贫困政策依赖性的研究。

大会第二阶段,孙久文理事长作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介绍了候选人推荐的产生情况;沈体雁秘书长作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第五届财务收支决算报告,他表示,协会的财务收支基本平衡。在征求对工作报告、财务收支决算报告的审议意见时,大会以鼓掌方式原则通过报告,参会人员均鼓掌表示通过。

第三阶段,进行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沈体雁教授主持,肖金成研究员、黄涛教授、郝寿义教授,郑长德教授出席本次会议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讲话。

肖金成研究员表示要做到贫困人口的根本改变,扶贫应有新思路。第一个思路即“精准扶贫”,贫困识别要以“认真”为基础,扶贫到户。同时要做到“四个基本”即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教育、基本设施。第二个思路为产业性和开发式扶贫。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根据贫困地区的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扶贫方式。生态转移或城镇化,其中全体城镇化是扶贫的主要途径,由落后的城镇向城镇转变。

黄涛教授提出了“扶贫陷阱”,他指出国家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着扶贫方向的缺陷。他表示要实现真正的摆脱贫困非常艰巨。第一,发展模式陷阱,产业条件难以转移,内外艰巨;第二,生产要素陷阱,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失;第三,精神陷阱,“等靠要”思想严重;第四,邻居陷阱,贫困地区连片,单个地区很难突破;第五,发展陷阱,易陷入一种发展模式陷阱遇到瓶颈甚至衰替时难以自拔。黄涛教授最后表示,在经济新常态带来不同挑战的今天,国家扶贫方面应做好接受挑战的准备。

郝寿义教授以“要素禀赋调整与扶贫开发”为主题展开讲话。他说要将扶贫提到更重要的位置,过去是“抓经济”,现在要着重“抓扶贫”。要实现区域经济调整与扶贫开发有两个大点:第一,培养贫困地区的自生能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二,重视对转变为经济要素的区域性非经济要素的利用。

郑长德教授在基于四川省连片特困地区的调查总结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中的道德风险”。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持续脱贫致富虚秀小康。在扶贫过程中主要存在着“扶持谁”与“谁来扶”两大问题。“扶持谁”中的道德风险即为贫困识别的模糊性,他对此提出应完善精准识别机制,把真正贫困的人口识别出来。“谁来扶”的风险道德问题由于机构、个人能力以及资源多少的差距使得扶贫产生户间不平等。在报告最后郑长德教授提出问题“在扶贫实施过程中要公平还是效率?”

最后,沈体雁教授总结讲话,完成此次主题报告讲话。

第四阶段,举行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第六届第一次常务理事大会。首先由杨开忠会长介绍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候任理事长以及秘书长人选情况说明,大会以鼓掌方式原则通过名单,杨开忠会长向魏后凯理事长颁发聘书。
而后,现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主持第五阶段会议,由主持人宣布新当选理事、候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名单。新任理事长魏后凯教授讲话介绍2016、2017年年会安排并由2017年年会主办方介绍筹备情况。最后,杨开忠会长总结发言,主持人宣布大会闭幕。至此,大会圆满成功。(编辑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