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1
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上午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李国平主持。原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顾问刘燕华研究员,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特聘研究员朱彤教授,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刘秉镰教授,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特聘研究员余淼杰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报告。主旨报告嘉宾分别就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国经济双循环方面,分享了各自重要观点、见解和最新研究成果。
刘燕华指出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正处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的演变与跨越的十字路口。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京津冀地区可以大有所为,应当充分发挥首都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
朱彤指出,京津冀地区过去5-10年内大气污染治理卓有成效,PM2.5浓度显著下降,健康指标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健康收益。但臭氧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其健康效应不容忽视。大气污染具有复杂的环境效应,因此需要多目标综合治理,一要推动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尤其是在京津冀地区,二要加强空气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的协同应对,三要综合考虑人体健康、生态效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余淼杰指出国内经济大循环方面,一要公开、公正、公平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不同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二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三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拉动国内消费;四要以“两新一重”建设推动新四化融合;五要积极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建设;六要促进投资便利化。尽管当前贸易全球化相对低迷,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并未改变,只是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刘秉镰指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应当进一步明确首都圈与世界级城市群之间的关系,借鉴国外首都圈与都市连绵带的发展经验。“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途径,协调是手段。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治理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二要加快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区域空间“骨架”;三要加快集聚区域创新资源要素,引育协同发展新功能;四要加快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链配套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