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探索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9-11-28


作者:肖金成
本文原载于《共产党员(河北)》2019年16期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从初期迈入中期阶段的关键时刻,由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田学斌研究员等专家学者撰写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重点关注协同发展中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产业协同,既是对近年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践总结,又是对下一阶段深化产业协同的理论指导,兼具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必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领域和实际工作部门提供重要参考。纵观全书,从研究的创新角度看,该书的突出之处主要有三方面:

对产业进行细分和重点分析,明确了产业协同的主要领域

这是一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产业不断细分的年代。产业融合是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要素在各产业间加快流动的必然结果,形成了新的业态,焕发了新的活力,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到当前三次产业的高速融合发展,无不在有力地印证着产业融合演进的强大生命力。产业细分是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要,也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从区域角度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太过笼统,难以精准施策满足现实需求。尤其是将其放在不同行政区协同的背景下,更需要将产业细分,以体现不同产业协同发展对跨区域协同政策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该书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没有沿用传统的三次产业的分析方式,而是分别对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重点行业进行专门分析。在每个重点行业的研究过程中,既有衔接历史的现状分析,又有面向未来的问题剖析,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河北省无论在企业绝对数还是技术结构方面均落后于京津两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乘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东风,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企业资金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比重在三省市中表现突出,体现出较强的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深入分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因素发现,微观上资源要素流动不顺畅、中观上产业结构趋同、科技资源投入不均和集聚效应弱,宏观上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共同影响着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化协同。在对策层面,重构产业分工格局、建立国家高新区联盟和协同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切中了京津冀高新产业协同发展的要害,顺应了高新技术产业跨区域布局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对产业分工细化和协同发展规律性的精准把握。

                              
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协同创新作为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产业协同发展作为“牛鼻子”的作用机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京津冀要建设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是对京津冀空间格局的总体谋划,也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定位。纵观目前几大世界级城市群,合理的城市体系是重要特点之一。而京津城市规模过大与河北城市过小形成强烈反差。究其深层次原因是,京津功能过度集聚,进而引发“大城市病”,这是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的重要原因。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希望“牵”住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变”北京的“虹吸效应”为“辐射效应”,“动”京津冀区域发展中不协调、不协同、不合理、不合意的各领域、各部分、各环节,最终实现协同发展。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区域产业类型多样,各产业如何实现跨行政区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的背景下推动形成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和有效合作,正是该著作研究的理论切入点和现实对接点。

产业疏解方主要是北京,但承接方却不仅仅是河北。如何提升承接能力,需要客观分析疏解功能的主要特征和需求,有效提升区域竞争条件下的承接能力。该书中提出的搭建园区承接平台、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发挥市场驱动作用、转变政府职能、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探索人才共享共赢新模式等建议,与其他区域形成差异化竞争,有望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创新驱动将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一环,三地间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也成为产业协同的关键举措。该书阐述了协同创新在产业协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总结了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提供了借鉴,同时关注到了创新全生态系统这个创新领域的前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围绕资本链助力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互动共促,不仅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丰富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


将绿色金融和公共服务作为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明确了相关配套措施的着力点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传统金融运行模式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京津冀绿色金融的提出契合了产业绿色发展和协同发展,对接了生态系统、金融系统和产业系统,正在也必将长期在推动京津冀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协同发展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是京津冀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该书聚焦公共服务中的医疗卫生、教育及创新资源和交通,分门别类地提出了推进三类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从制度层面为区域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了基础。这就抓住了产业协同的配套政策,提醒一些地方政府不能就产业抓产业,要从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入手,拿出真招实招和管长远可持续的办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历史性工程,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各领域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这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任务。同时,更重要的还要深入实践,进入车间企业,与干部职工访谈交流,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取经,不断总结提炼,力争实现推广应用,如此才不辜负这个新时代。

作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长期跟踪研究协同发展重大问题,将智库建设、学科发展与人才集聚有机结合,正在逐步树立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领域的有影响的品牌,该书就是协同的结晶,创新的成果。该书的出版对于学术界和社会大众认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动态与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期待看到和听到更多更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学者的身影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