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云:缩小地区差距任务艰巨

发布时间:2016-02-18

                                                 缩小地区差距任务艰巨
                                                 时间:2016年02月18日01:03来源:环球网
                                                 原标题:张可云:缩小地区差距任务艰巨

最近我国各地区陆续公布2015年经济数据。同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可见,虽然各地区间相对差距有缩小趋势,但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区域协调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

最大差率(即31个省份中最大的与最小的人均GDP之比)是一个能反映地区相对发展差距的指标。该指标的峰值出现在2002年,当年最大差率为10.85倍,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降低到3.98倍,但2015年略有反弹,升至4.16倍。地区发展相对差距明显缩小反映出中央政府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地区绝对差距仍然在扩大。2015年人均GDP最大与最小的省份分别为天津与甘肃,2000年两者之间的人均绝对差距为13224元,2015年扩大为82823.15元,两者之间的绝对差距在15年间扩大了5倍多。总体而言,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的绝对差距还在扩大。

与上一年相比,除西藏、重庆、宁夏、广东、浙江与河北外,2015年其他15个省份的增长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辽宁、山西、黑龙江与吉林的增速排倒数后四位,西藏、贵州与重庆等经济总量较小的西部省份仍然保持10%以上的增速。

从各地区增长率的差异不难发现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几个基本特点:一是进入新常态后,发达地区——特别是上海、北京等经济总量较大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增速降低趋势明显;二是东北地区与山西的增速近年呈“断崖式”下降,表明老工业基地与资源型地区的振兴依然存在不少困难;三是多个东部省份的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8%以上,对全国的增长贡献最大;四是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开始显现,重庆、西藏、贵州、江西、湖北发展势头不减。

若放长远些进行动态考察,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地区发展格局。比较2000年与2015年各地区的GDP与人均GDP排名变化,可发现GDP总量排名上升最多的是内蒙古(+7,)、湖北(+5)、陕西(+4)与重庆(+4),下降最多的是山西(-8)、黑龙江(-6)、上海(-5)与北京(-3);人均GDP排名上升最多的是内蒙古(+9,)、陕西(+9)、重庆(+7)与宁夏(+6),下降最多的是山西(-11)、黑龙江(-10)、河北(-9)与新疆(-7)。

在过去15年中,经济总量排名上升最快的都是中西部省份,而下降最快的有两类:一类是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地区,另一类是老工业基地与资源型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排名提升最快的依然是中西部地区,排名降低最多的是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地区。

根据这种格局变化可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增速降低是必然的,但欠发达地区还有巨大发展潜力;第二,老工业基地与资源型地区的问题最突出,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资源型地区发展转型是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难点。

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方面要注重对落后地区与老工业基地的精准扶持,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发达地区未雨绸缪,做好转型升级工作。国家发展的新常态并不等于地区新常态。只有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规划不同类型地区发展,增强区域政策的针对性,才能真正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均衡全国的发展。(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作者:张可云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