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忠:大中小城市组涨落”源于行政区划调整?

发布时间:2022-01-07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年会于近期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优化:智慧、生态与人文”。会议邀请了相关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参会并围绕主题进行研讨,分享思想成果与研究发现。发言内容经论坛秘书处整理后编发。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教授的主题演讲整理。


根据市管辖范围内的空间以上各个城区常住人口的总和,给出了我们国家中小城市等级的人口占比在萎缩,超特大城市等级占比在膨胀,有两极分化之势的观点结论。我认为这样一种观点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判断的依据以及以此依据而给出的政策建议是不科学的。


首先,两极化,我们现在谈的相当程度上是由城市化驱动的行政区划调整模式转变的结果。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行政区划调整模式呈阶段性变化,1997年以前,以撤县设市为主导,1997-2000年,随着1997年开始构建县级市审批工作,转变为地改市为主导。所以,2000年前,中小城市这样的等级人口占比趋于上升,整个城市体系趋于分散平衡化的趋势。2000年以来,直到2017年,我们才解冻县级市审批工作,以及地改市潜力的耗竭,行政区划调整模式转变为以撤县包括撤县级市来设区的主导模式,这就使我们国家中小城市这个等级人口占比萎缩,并与多中心化、网络化这样一种发展共同构成我们超特大城市等级人口规模膨胀的主要推动因素。


其次,现在这种观点没有科学反映真实的城市人口规模等级分布的变化。大家知道,城市有三个定义,一是作为形态地域的城市,相当于建成区,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统计意义上的城区;二是作为功能区域的城市,像都市区;三是作为形态地域或功能地域相适合的行政市,目前在我们国家城市阈阀有行政定义,但既不与作为形态地域相适应,也不与作为功能地域的城市相融合,而是基于历史的路径依赖,在地方局部,眼前利益博弈下存在的。无论你的形态实体、功能实体多么城市化,都不叫城市;同时城市大小也有市管辖范围内的,及空间上离散的所有城区的,不是单个城区常住人口总和来定义。


在这样一种定义下,我们国家的行政市城市规模是市管辖范围内形态实体,是城区体系的规模,而不是单一的城区规模。同时,我们现在行政市的面积大小,城市化水平,城乡范围,城区体系千差万别,不具可比性。比如重庆市的面积是上海市的13倍,几乎相当于一个浙江省,但人口却少于上海,更只是浙江的40%左右。事实上,如果重庆市可以视为城市,整个浙江省更有资格被视为一个城市。哈尔滨市的面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当,人口不到沪浙的1/8,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更有资格被视为一个城市。事实上,如果粤港澳被视作是一个城市,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总数达到8600万人。


事实上,城市人口规模等级不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模等级分布,具有虚假性,而且也没有城市体系发展合理阈阀的确切含义。以此为基础,来了解、分析和解决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问题是不可靠的,不科学的,甚至基本上是错误的。科学描述、分析和应对城市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明了方向,我体会,这一方向的本质含义就是要革新我国城市观或城市方法论,包括三个方面:


1. 进一步树立作为形态地域的新城市观,把对城市发展的观察、分析和应对深入到各个城区。为此统计部门应该公布各个城区相关数据。

2. 适应作为核心的城区和其边远地区组成的通勤高效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全面树立作为功能地域的新城市观,研究制定城市区或者圈的制度,以规范功能性城市发展的描述分析和应对。

3.适应作为形态地域或功能地域的城市发展趋势,优化我们的行政区划。



文章来源:城中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