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贸易与区域科学前沿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11-28

2019年11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新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贸易与区域科学前沿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业学者与会。11月16日上午8时许,研讨会在中原楼7楼会议室正式开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薛领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新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曾道智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钱学锋教授主持。

1.jpg

杨灿明教授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与会嘉宾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 国际经济问题与区域经济问题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从俄林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到将空间机制融入主流经济学框架的新经济地理模型,都揭示了贸易理论与区位理论之间深刻的理论渊源。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离不开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进一步融通发展,本次会议恰逢其时,为两个领域研究者的深入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后,杨灿明校长简要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南大经济与贸易类学科的发展现状,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jpg

薛领副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新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研讨会得到了国内外许多院校的关注与支持,致力于不断探索相关领域内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逐步发挥巨大的引领作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RSIC)目前已拥有超过23个专业委员会或研究小组,自2008年起,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已经全面正式融入国际区域科学协会(RSAI),他期望协会努力向着更加主动、更加国际化、更具吸引力的方向前进。

3.jpg

曾道智教授在致辞中总结了六年来新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前五年分别在上海、成都、天津等城市举办了学术会议,本次研讨会是第六次。近年来,研讨会越来越着眼于国际间学术交流,并且得到了众多一流学者的支持。曾道智教授表示,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深入探讨领域内诸多相关问题,同时对国内外诸多期刊的关注和支持表达了感谢。

4.jpg

随后,研讨会进入持续两天的主题报告和专题论坛环节。11月16日上午,享誉世界的著名经济学家、空间经济学的开拓者之一、日本京都大学Masahisa FUJITA(藤田昌久)教授以“Spatial Economics and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为主题,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多维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观点。Fujita教授强调产品和人员的多样化对集聚的重要性,距离、多样化的语言和多样化的平台虽然阻碍了交流,但能够提升地方知识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创造力和生产率,总体来说,多样性在长期发展中的净效应是正向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促进“脑力社会”发展存在长期影响,即在促进多样性的同时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亚洲也会从世界工厂成为“世界脑力社会中心”——拥有先进的生产水平、高质量的市场和创新能力。

5.jpg

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的Sergey KOKOVIN教授以“A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with Horizontally Heterogeneous”为主题,展示了一个能够弥补CES效用函数不足的垄断竞争模型,推导出市场和消费者异质性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加成率分布曲线与福利变化,在该模型中,产量、价格和加成率都受到消费者“市场定位”(niche)的影响。日本早稻田大学Takumi NAITO(内藤巧)教授以Can the optimal tariff be zero for a growing large country?”为主题,在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最终商品的相对价格、国内支出和收入份额、平衡贸易和平衡增长条件、长期福利的ACR公式和关税变动的长期增长效应,据此分析最优关税问题,并讨论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大国来说,最优税率是否可以为零。

11月16日下午和17日上午,24场中英文平行论坛在文澴楼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高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围绕贸易与集聚、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全球价值链、贸易政策、区域政策、基础设施、对外投资、环境治理、福利和不平等、“一带一路”等专题,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学界同行深入交流。Fujita、Tabuchi、Kokovin等国际知名学者也参与了论文点评。参会学者普遍表示,各组平行论坛均给予了充分的报告、讨论和学术交流时间,同行们的中肯建议对于论文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6.jpg

11月16日晚,研讨会的特别环节——编辑读者见面会在文澴楼709会议室举行。见面会由刘凯博士主持,《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冯晓明、《世界经济》编辑部王徽、《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覃毅、《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杨海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陈敦贤,EPS数据库总经理秘书刘欣以及许多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各位编辑和数据库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自己期刊的风格特色、审稿流程和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并就选题和投稿经验等问题同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7.jpg

11月17日下午,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Kaz MIYAGIWA(宫際計行)教授以“Immigration and Secular Unemployment”为主题,阐释了移民对东道国的影响机制。移民进入东道国需要将自身的财富或货币兑换成当地货币,从而增加当地中央银行的货币持有量,这些货币最终将增加当地人的消费预算,从而影响东道国的消费和就业等经济状况。MIYAGIWA教授根据移民在数量和财富方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讨论,讨论了不同特征移民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日本东京大学Takatoshi TABUCHI(田渊隆俊)教授以“Historic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为主题,构建多区域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分析人口分布的空间决定因素。Tabuchi教授的研究表明,人口和工资分布由可贸易产品和服务市场、不可贸易的住房市场以及区域间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机制决定,日本人口的历史分布主要由可居住区域的外生地理因素——可居住地和区域间距离决定,而人口的集聚趋势则与交通设施、土地开发、高层住宅等方面的技术进步有关。日本东北大学曾道智教授以“Taxation on the Second Nature and Welfare with Footloose Capital”为主题,从NEG和NTT两组模型出发,阐述了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第二天性”因素的处理方法。曾道智教授构建模型分析自由资本影响税收竞争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机制,并讨论了福利水平的变化及其经济含义。

8.jpg

最后,曾道智教授和钱学锋教授分别在本次研讨会的闭幕式中致辞,对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参会嘉宾和来自各高校、研究院和期刊杂志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高度评价了会议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研讨会顺利闭幕。

9.jpg

此次国际贸易与区域科学前沿研讨会是在国际经济体系面临深刻调整、全球化进程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学术盛会。参会学者在会议期间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思想的碰撞,产生了许多富于洞见的观点和理论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贡献学者智慧。与会的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此次研讨会是一个实现知识溢出的舞台,也是一个结交合作者的平台。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也必将推动我校一流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