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忠:粤港澳大湾区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全球经济中心区

发布时间:2019-02-20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公布。如何看待《纲要》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在于什么?

新京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在杨开忠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将主要带来五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一定会成为整合“一带一路”及世界供应链上资源的全球运筹中心和经济中心地区。

杨开忠表示,“一国两制”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也是重要挑战,可以通过建立粤港澳合作示范区,逐步摸索出发挥这种应对这一挑战和优势的一体化运行有效方式。

在杨开忠看来,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是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人才驱动、地方(生活)品质驱动形成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以支撑引领香港、澳门、粤9市之间的协同进化进步。

目前,国家正在规划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个世界级城市群。杨开忠认为,在这三个城市群中,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而且也是最发达的,还必将是最重要的全球经济中心区。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一定会成为‘一带一路’的全球运筹中心”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这个《纲要》,它会带来哪些影响?

杨开忠:《纲要》立足新时代国家及世界发展全局和长远,在比较充分把握内外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对粤港澳大湾区至2035年发展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战略规划。

这个《纲要》制定实施带来的影响,我以为,可以主要从五个方面理解:

第一,让港澳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国家发展中,更好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作用,更有效解决港澳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确保港澳长期稳定和繁荣。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的一个重要初心。

第二,有助于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因为粤港澳地区的科技资源丰富、创新能力较强、创新机制比较健全,因此,这个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对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和科技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三,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香港和澳门在全球来看是两个具有较重要影响力的自由经济体,而包括深圳在内的珠三角九市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引擎。因此,对这一地区进行整体的规划、推进一体的发展,对新一轮改革开放、特别是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适应和驾驭我国经济南向发展趋势。经济南向发展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地理从单一的东向发展转向多向发展的主要趋势。制定实施《纲要》既是对这一客观趋势的战略性适应,也是对这一趋势的战略性驾驭,对协调东中西、平衡南北方、统筹海内外、整合粤港澳优势, 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带动粤北东西和湘赣桂、台湾海峡沿岸地区和北部湾经济圈发展,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战略组成。

第五,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亚洲沿海人口和经济地理重心,不仅是中国迄今最发达经济核心区,而且腹地辽阔,是亚洲和全球潜在的发展中的最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制定实施《纲要》有利于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潜力和优势,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的全球运筹中心,有利于因势利导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中心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全球化,促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建立粤港澳示范区摸索出一体化的运行方式”

新京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建设创新型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既是巨大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多种多样的挑战。都有哪些挑战或者问题要解决?

杨开忠:《纲要》对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描述,包括“一国两制”差异,内部发展差距,港澳和珠三角九市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短板以及区域资源能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我想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一国两制”的差异。港澳和内地珠三角九市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等,又是不同的关税区,在互动交流合作中无疑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摩擦挑战。但我觉得这个差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一种非常重要的优势。这主要是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既可以充分推广发挥香港澳门自由经济优势,也可以发挥内地市场经济“有为之有限政府”的潜力和“正能量”。因此,关键是找到好的办法,既能迎接挑战摩擦,又能善用“一国两制”潜力和优势。找到好办法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相互更大程度开放、更加密切交流、更加紧密合作,在开放交流合作中找到更加有效的一体化运作方式方法,不断实现协同进化进步。我想,多种形式的粤港澳合作示范区,是个好的协同进化器,应该大力推进,并适时推广其取得成功的好经验好做法。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内部发展差距大,而且与周边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大家都知道京津冀地区内部发展差距大。在空间尺度上,粤港澳地区与京津冀地区基本一致。从这个空间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差距,内部最大差距表现在最高收入的香港澳门与最低收入的肇庆惠州的差距,与周边粤东粤北粤西的发展差距比京津冀的差距可能还要大。这自然构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挑战。正确应对这个挑战,我觉得要注重两个原则,一是坚持生产集中化、生活均等化;二是生活均等化要加大分层次有步骤推进,先彻底着力解决贫困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然后再重点缓解收入差距。

“要形成一体化、创新驱动的机制”

新京报: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在于什么?

杨开忠: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我以为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是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人才驱动、地方(生活)品质驱动形成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以支撑引领香港、澳门、粤9市之间的协同进化进步。这里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正如《纲要》所反映的,粤港澳地区处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高精尖,要建设成具有全球竞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基地。这些产业都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因此,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必须创新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相对优越的创新资源和条件,是我们国家最具备创新能力的少数地区之一。把粤港澳的创新资源整合起来,来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纲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内在要求。

那么,如何实现创新?我认为,第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千方百计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吸引和集聚全球高端创新人才的中心区。第二,人才偏好好的地方品质。吸引集聚了创新人才必须立足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高度,从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等全方位提升地方品质。《纲要》在这方面做了精心部署,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人才集聚区、智慧城市群和优质生活圈。

第二,关键在于区域一体化。这里,所谓区域一体化,也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结为一体、一起工作。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关键在于能否获取世界一流区域竞争优势。而要获取这种竞争优势,就要发挥粤港澳各自潜力和优势,形成综合集成的区域整体优势。显然,能否发挥粤港澳各自潜力和优势、形成综合集成整体优势,关键在于能否深化区域一体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的逻辑,紧紧围绕建设充分活力区域创新共同体、世界高端人才集聚区和国际一流的优质生活圈,建立健全区域公共制度、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因此,《纲要》是以一体化为主导方向的。

“粤港澳大湾区对泛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强于长三角地区”

新京报:目前,我们国家有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这三个城市群或者经济带,未来哪个发展可能更好些?

杨开忠:在国家规划中,这三个地区都定位做世界级城市圈,应该说,这三个地区都是我们国家未来参与全球竞争和合作的最主要的龙头。但这三个地区各有特色,各有相对分工,不能简单比较哪个更好。

从京津冀地区看,北京是国家的首都,这一地区的政治因素会更加突出。其国内腹地相对集中于三北地区、特别是其中的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地区在这三个地区中的最大特色是,它聚合了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其国内垄断性腹地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其国内垄断性腹地是内地泛珠三角区域,包括湘赣等长江中上游地区。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地缘经济因素,随着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会成为中国、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全球经济中心区。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编辑 程波 校对 李立军